IMG_7390  

明治維新後日本雖所以傳統節日均改以新曆為主,

因農曆的習慣而傳留下來春分秋分時節,

不但是日本重要的節日,

也是世界上少數將節氣訂為國定假日的國家,

節日精神為「讚美自然,慈悲生命」。

 

自古以來,日本便將春分之日,

作為是春天到來的日本而予以慶祝,

同時也自農村開始,為感謝先祖而有了祭祖習俗,

明治時代,甚至指定春分期間的第四天為「春季皇靈節」,祭拜祖先之日,

讓春分之日與秋分之日成了當今日本人主要的兩個掃墓之日,

而有「春彼岸」、「秋彼岸」之稱。

 

春分之日,晝夜同長,天氣多變,冷暖不定晴雨不時

但也代表著節氣到此時已開始暖和,

因而在日文也有句俗語「酷暑嚴寒皆至彼岸(暑さ寒さも彼岸まで)」,

即指夏日酷暑、冬日嚴寒,只要來到春分及秋分,變會緩和許多。

 

雖然春分、秋分之日為國定假日,

春彼岸秋彼岸其指一週期間,

前三天開始進入彼岸(彼岸の入り)」

後三日彼岸終了(彼岸の明け)」,

因此這段期間都算是春分之時

後代來到先人祖墳先,感謝祖靈,也報告家中重要事情發生

 

而向來重視季節感的日本人,

傳統習慣也同樣反映在和菓子文化中。

這段段期間在超市和菓子店常會看到販賣「ぼたもち」,

紅豆泥裹糯米飯的紅豆麻糬。

 

不過過去我對於日式傳統和菓子一直有著偏見,

覺得不外乎都是紅豆麻糬或變身,

幾年前剛好在NHK電視節目「グレーテルのかまど」(http://www.nhk.or.jp/kamado/story/index23.html裡,

看到以採訪水木茂夫妻中的「ぼたもち」,深深被節目內容所吸引,

便開始找了一些資料及實際到和菓子店品嚐後,

才發現雖同樣是紅豆麻糬,但在意義上還是不太相同的。

 

在日本,紅豆向來有有除魔象徵,麻糬則有五穀豐收之意,

因此兩種主要食材做成的紅豆麻糬用以祭拜天地及祖靈,

表達感謝之意,也充滿祝福,

因此許多人都喜歡親手做,感覺更為誠心誠意,

而網路上也很容易找到各式食譜供參考。

 

但在春分及秋分上,用字郥不同,「ぼたもち」「おはぎ」,

兩者的漢字寫作「牡丹餅」「お萩」,

春天牡丹花開,因此春分供奉的即為「ぼたもち/牡丹餅」

而秋天因萩花開,而以「おはぎ/お萩」稱之,

但兩者食材可說都一樣的,只是牡丹餅多形體較大,

お萩則如花形,形體較小,區別幾乎都說是一樣的。

 

前面提到水木茂老師那集好的原因,

在採訪中,老師提及在他人生失意之時

每到下午太太便親手做這款紅豆麻糬,

即便後來成名後他們仍然習慣每天會做這傳統點心,祭拜先祖感恩上天

 

想想,有時傳統美食的魅力便是如此,

除了美味這事還有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支持著,其實也挺好的。

有關 日本秋分 可參考此篇。

arrow
arrow

    愛莉西亞aLi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