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初訪大宮市盆栽美術館時,即被這縮影的植物世界所著迷。
雖然盆栽藝術是自中國傳入日本,但日本卻將盆栽的美發揮到極致。
隨著四季的遞嬗,不論是單盆獨自欣賞、或在空間裡妝點美感,
在一方天地裡,享受微觀帶來的曼妙視野與細膩的美。
開始涉獵一些日本庭園、傳統日式和式間樣式後,
欣賞日本在庭園美學外,
也在意空間裡的擺飾、留白與季節感,
當中盆栽便成了獨特對於自然視野與四季的表現方式。
在日本,四國的「鬼無」、「國分寺」與埼玉市都以盆栽村成為行家眼中的寶地外,
許多大城市如東京等也有許多私人所設的小型展館,
供觀賞、交流及交易。
近年來更有多許歐美人士,特別前來日本,學習盆栽相關的專業課程。
2010年開幕的〔埼玉市立大宮盆栽美術館〕,坐落在民宅街區裡,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政府設立的盆栽博物館,
也是日本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盆栽美術館。
分成館內及室外兩大展示區。很推薦以這個美術館作為敲門磚。
除了盆栽展品外,
最棒的是館內有系統從盆栽相關的專門知識、使用的盆器、水石等一一帶入門,
並帶領參觀者如何欣賞盆栽、如何在空間裡擺設等等,
加上會針對不同季節,推出季節植物等等。
盆栽,是微觀的大自然世界。
與一般盆景最大的不同, 盆栽除了是壯闊大自然的縮影,
更重要是展現大自然的流動感與藝術性,甚至與空間的協調性。
盆栽多以單株植物,栽種至固定容器中,
基礎工夫便是每日悉心澆水、照料、細心修枝剪葉及調整,
才能表現出藝術美學的這一面。
也因此,與盆景不同在於其使用的陶瓷容器首重在「淺」,
最多都在10~20公分的深度,
以便用於對比種栽種的植物之高與大。
二是雖在生長期間,
會以金屬鋼絲等調整枝幹樹形及方向,
但盆栽的基礎是「自然」,
這些人工的調整只是為了強化,而非改變。
因為真正的盆栽師或愛好者,都不喜歡過度的人工造景,
人有人的個性,同樣樹有樹的特質,
如何展現獨一無二的個性可是盆栽藝術的重要的一環。
在盆栽美術館曾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玩笑話,
指初入盆栽世界的人,最常問的兩個問題:
一是いくらですか(多少錢?);
二是いくつ(樹齡多大)?
日本盆栽許多都是退休人士或有錢人的興趣,
因不僅學問大,所費不貲外,主要得365天天澆水,定期修枝剪葉,
甚至即便許多是用於室內觀景之途,
也得白天定時搬出戶外曬太陽,晚上再搬進來,
可說照料、管理都麻煩。
加上盆淺關係,所以除了天天澆水外,
每幾年也要換土,保持土壤的養分。
也因此流傳著,家有盆栽,絕對不能一家人同時出遊。
至於什麼樹種適合作為盆栽?
其實所有樹種都適合,只是對於生長速度過快的,相對較不適合。
當然,種植也看不同國家。
畢竟還是自然生長狀況,因此會依緯度高低不同,
適合作為盆栽的樹種也略有不同。
以日本而言,最受歡迎的大概就是黑松或赤松,
一來日本人向來喜歡松,
二來氣候適合應性,三者松的樹型極美,
四季常綠時節多,點綴空間甚是有美感。
關於美,其實大家各有解讀。
盆栽的世界亦同,
創作者有自己的思考角度, 觀賞者同樣有自己想像樂趣。
先決條件是要明白欣賞盆栽的技巧,
才知道其展現出的枝葉體態,
如何撐起這一方天地裡意境獨特的 小宇宙。
在〔大宮盆栽美術館〕看著館內解說,
原來欣賞盆栽可從五大方向~
即「葉部、根腳、主幹、神(枯枝)、舍利(枯幹)」來欣賞外,
最奧妙之處,便是自四面八方,
不同的視野都有不同的新景象。
真正行家是蹲低,從下方往上看。
因盆栽是用以展現大自然的縮小之美,
因此在欣賞時,除了平視,從上俯視外,
最重要的學會以低角度向上仰望。
試著拍下兩種不同視角,視野也就大不同。
植物的主幹到枝葉如同被數倍放上,
這時盆栽栽種的好壞,便從這裡看出,
其粗幹到枝末,搭配葉的生長,
愈能展現其壯大與美麗形體,愈是功夫。
盆栽對應於四季,除了如櫻花、梅花等花開季節,
四月下旬~五月的新綠季節,常是盆栽最美的季節。
不過我個人倒也喜歡有枯幹的美。
盆栽樹幹乾枯的白色部分,在盆栽世界裡,
以「神舍利(ジンシャリ)」稱之,
指的是「神(枯枝)、舍利(枯幹)」兩部分。
這部分因長期無法得到陽光照射而形成,
其實算是枯死的樹體, 卻不妨礙生長。
相反地,許多用以展現如龍體或橫向面時,
因色澤、幹枝紋理突出,不但更具立體感,
也帶出盆栽極具美感而強靭的生命力。
美術館裡最古老的千年蝦夷松「轟」便有此特色。(下圖)
或許也因這如神蹟般,
佛教中的舍利子的永恆存在,所以才得名「神舍利」吧?!
進入「大宮盆栽美術館」,首入眼簾的中廳定時更換的季節盆栽。
往左側入館,展館由序幕、畫廊、房內裝飾3大空間所組成。
序幕區以圖文並茂方式,
自盆栽歷史、使用工具、盆栽型態、栽種方法、觀賞方式都有做一完善解說;
盆栽若以樹種來區分,
除了「松柏」(樹木)外,其餘統稱為「雜木」(草)。
若以樹形來分,
大致上分成直幹、斜幹、曲幹、扭轉幹、蟠幹、舍利、半懸崖等等。
展示區則由數盆不同主題、
應時節的果實盆栽(細看發現是超可愛的小蘋果)陳列其間,
透過燈光投射,視野角度,
精品般的作品,如一幅幅珍稀之作,高高置於上。
即便寧靜,卻極富深度與意涵,初淺知識的我都陶醉其中。
轉個彎,以傳統日式房打造出「真、行、草」三種主題。
以壁龕為盆栽的擺設展區,
端看盆栽在傳統和式空間裡,展現四季美學及韻味,
甚至因應空間的華麗而在盆栽也有價格高低的對應。
有趣的是,對於一些四季常綠如松樹,如何表現其四季感呢?
原來是透過兩盆不同樹種,如變色的紅葉或櫻花等來對比出其季節。
另一方面,也可透過大小不同的盆栽,
互相在空間裡運用,不會過度搶走彼此風采,
又能傳達出日本「侘寂」之美。
若說屋外是池泉式迴遊庭園,那這裡肯定是枯山水的意境了。
步行至戶外區庭園,水池為中間,
人如漫步在池泉式迴遊庭園裡,
30~40盆盆栽沿著小徑、池側一一擺上。
以天、或樹林、或建築為背景,
由一盆盆構築成自我的小世界,
樹齡最大的有千年之譜,300、500年樹齡的也不在少數。
形形色色的樹種、樹形,在這方天地中, 盡情揮灑,
觀賞者則只須輕鬆遐想,風韻自然而來。
來到2樓的展望台,又是另一番新風景。
盆栽是個既迷你又迷人的世界。
集茁壯大樹、優雅枯枝、盤根錯結,
將植物的開闊與細膩,孤傲與雅緻,
全透過一盆盆的栽種,率性地呈現出大自然的四季多元,
也悉心繪製出其各小細節,展現千百年來累積的美學功夫,
也可在小小的盆栽世界,收藏日本四季風情。
「大宮盆栽美術館」雖僅有十多年歷史,
但淵源卻已久,成立背後源起於附近的大宮盆栽村。
大宮盆栽村的形成跟川越的菓子街有些類似的背景,
形成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後。
江戶時期,
原本專以培育盆栽的「植木家」多聚集於今日東京千馱木一帶,
地震時因引起火災時而付之一炬, 最後決定重新尋覓新地點。
重起爐灶的過程中,看中東京近郊的埼玉市大宮區,
有著優良水源及肥沃土壤,漸漸在此形成「大宮盆栽村」。
至今已有近百年年歷史,
全盛時間曾高達30多個盆栽園,如今雖然光景不在,僅留下六家。
還有興致的人,步行便可前往附近的盆栽村。
不過因盆栽園多以是專業交流、買賣、又或委託照顧,
所以整體感覺無法如美術館一樣,多數是排排放,
但每一家也有不少樹齡高達百年,甚至是500、700年樹齡的作品。
幾年前因興趣所致,曾來到「芙蓉園」。
老闆也聊到,會來到盆栽村的,多數都是已有經驗者,
不過這項過去被視為有錢人才能當作興趣的盆栽,
如今更希望更多年輕人可以透過學習,
將這項傳統美學傳承下去,同時提升自家空間的美感。
地址:埼玉市北區土呂町2-24-3
電話:048-780-2091
營業時間:9:00~16:30(11~2月16:00;週四/新年期間及換展期間休館)
註:美術館除戶外作品,館內禁止攝影,此為申請媒體攝影許可
*2024年11月5日~2025年3月20日因美術館庭園整修而休館中
門票:大人310日圓,大學、高中生、老年人(65歲以上)150日圓,中小學生100日圓
交通:JR「土呂」站(東口)步行5分鐘,或東武野田線「大宮公園」站步行10分鐘
網址:http://www.bonsai-art-museum.jp/
大宮盆栽村:http://www.bonsai-art-museum.jp/about/omiy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