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日本老電影《楢山節考》,我來到位於長野與松本站之間的「姨捨」站。
地形的優勢,讓「姨捨」站成了城市眺望台,棚田(稻田)、鐵道、夜景成了無人小站的宣傳重點,也是長野縣極力推廣的新觀光景點,在兩站及大系線許多站都有其夜景的宣傳單。
日文中有多種版本,包括「棄老傳說」、「姥捨傳說」、「姨捨傳說」等,而千曲市當地的地名說明,小說的背景來自信濃地區戶倉上山田溫泉一帶,古老的「姨捨山傳說」,當時藩主奉朝廷之命,須送大軍至蝦夷(今北海道),為了儲存眾士兵的食糧,而對於年長者感到嫌棄,便下令:「凡年逾60歲以上的人,家人須將帶至山中捨棄。」不得已情況下,各村落連番上演著難捨別離戲碼,而村民們也便稱那山為「姨捨山」。
當時一位由伯母/阿姨扶養長大,因其伯母已近70歲,於是盡管伯母待他如母,還是被迫走上這一遭,於是他背著伯母,邊哭邊走向姨捨山,以致也忘了來時路,此時伯母安慰年輕人說:「別擔心,剛一路上我都折了小樹枝,只要順著那些折斷的小樹枝走,便不會在山中迷路。」年輕人聽罷,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決定違抗藩主之令,偷偷將伯母帶回藏身。
藩主知情後傳喚年輕人,他如實說了整個原委,藩主聽畢,給了他一道難題,「如果能以灰燼纏住繩子」,便放過他及伯母。年輕人想破頭依然無法找出解決之道,便問了伯母,她笑笑對他說:「將繩子燒了不就好了。」藩主看到後,明白了智慧來自於人生豐富的經驗,而這也便是老人智慧的可貴之處,於是不但放了他們,也撤回這條命令,並懂得珍惜年長者。
而這傳說也讓作家深澤七郎以此為根源,處女作《楢山節考》一上市,便震撼了當時的日本文壇,講述古代信州(小說中為山梨縣,但這站在長野縣)楢山下的寒村裡,長年來有個不成文,卻難以被社會接受的舊習俗,即年長者一旦到了70歲,便得由長子背到上山,並留置在山上,美其名是這樣才能得到山神的祝福,但實則因村子糧食不足,只能從控制人口著手。故事以環繞在一位即將年近70歲的媽媽、年近半百的長子、次子,長子的大兒子與小兒所組成,當中由長子背母親前往山上棄置的過程,在電影畫面呈現下,更是撼動人心。
兩度改編成電影《楢山節考》,分別在1958年由木下惠介、1983年由今村昌平導演執導。看過兩個電影版本後,兩位導演各有自己的風格,木下惠介版本的,感傷婉約的基調貫穿全片,而今村昌平的則在畫面處理上較為赤裸而殘酷,充滿反思的寓意甚深,這版本還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不過今日的「姨捨」站,可是集日本三大車窗美景(另兩大為JR北海道根室本線落合~新得站間、 JR九州肥薩線人吉~吉松站間)、日本三大賞月名所(另兩大為高知的桂浜、滋賀的石山寺)、百選棚田(梯田)及百選夜景等多項美名的無人魅力車站,而在我花上大半天漫步在此,可是遇到的全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正值播種季節,不少人還辛苦地在田裡工作著呢!
來到這裡要先注意,因為無人車站,因此一人服務的JR列車,得統一由第一節車廂最前門下車,因其他車門可是怎麼按都不會打開的。
從松山往長野方向搭乘,一下車便是面向市區這一側,全車只有我們下車,但眼前景致卻也嚇到我們。完全明白這也讓日本人票選為最想前往的前三名車站之一,光是眼前這片好視野就完勝了,而木造的車站更是讓人光是在車站及月台間就拍個不停,完全被收服。
車站位於山丘之上, 2010年才重新再打造,走的是樸實木造風,在第二月台處,打造一座幾分如愛媛「下灘」站的木造候車亭、木板石基的候車椅外,還設有展望台,車窗的美景,在這可是一次收服整個城市的美好外,千曲川、遠方的長野新幹線及山景及聚落集合的恬適風景,讓人還沒走進其間,便已感受美好的精華。
而看板上簡單畫出月台奇妙之處,便是篠ノ井線姨捨站的特別之處,有些類似「之字型」的折返式鐵道,因該路段為山區關係,而將鐵軌採雙邊單向通車,因此分成上、下兩段,兩面兩線式,當列車開進月台載了旅客後,會退回雙軌的盡頭(即倒車切換動作/switch back)後,再自下方的鐵軌開走,另外下方則定時有往返松本—長野的特急列車行經。
因此原以為要等上很久才來一班的列車,意外的其實很容易遇上兩方向各自來車在此進行有趣的折返,當然,因絕對稱不上鐵道迷,很難完善表達其專業說明,但光在月台看到這一切列車行徑,倒也過癮。
昔日因棄老傳說而聞名的姨捨地區(站)位於標高460~560公尺高,眼下是由千曲川與善光寺平所沖積出來的廣大盆地,是日本戰國時代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名的「川中島之戰」的古戰場,今日則有廣及1500個梯田,當中最有名、也最集中的便是在車站下方,以長樂寺往右至更級川所形成的「四十八枚田」,是當中最有名、歷史最悠久的姨捨棚田。
我來訪時,正值播土時間,新綠之間,多是翻土的狀態,未必是最美,但美好天氣,微涼春風,這三大車窗果然一點也不假。
至於出了站,穿過平交道,走進這純樸的小鎮,又是一連串不一樣的田園感動了。
see more: 【長野縣 姨捨站】漫遊百選棚田、姨捨公園及長樂寺
交通:JR「姨捨站」
網址:http://chikuma-kan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