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為小朋友慶祝的節日最多的國家?
是日本,一年有三個專為小朋友慶祝的節日,
分別在每年的【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以及【十一月十五日】。
三月三日 女兒節
即女兒節,或稱雛祭典,
父母會在家中設置階梯狀的陳列台,由上至下,
依數目的少至多放置穿著日式和服的女娃娃,
這種娃娃在日本稱之為雛人形。
五月五日 兒童節&端午的節句
日本的黃金周最後一天假期便是五月五日「端午の節句」,
也是日本的兒童節,不過跟三月三日女兒節有點區別,
這是屬於小男孩的節日,也因此代表小男孩的鯉魚旗,
現因多數家裡並沒有自己的庭院,
在家中以小型的取代,又各大景點也常會以巨大鯉魚旗為飾。
先來聊聊「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
其實日本多數傳統源自於中國,也包括端午節,
因這時菖蒲盛開,因此也稱「菖蒲の節句」。只是隨著明治維新後,
日本政府改以新曆取代農曆,法定國家假日也改以新曆,
於是出現端午節時候,菖蒲還沒盛開的情形。
倒是中國的吃粽子習俗,在日本也有粽子,
以竹葉或菖蒲葉包裹,只是全為甜的,形為三角尖狀,
講究的家庭還會保有以菖蒲葉洗澡,跟台灣端午節一樣呢!
但至於為這什麼這天是小男孩的兒童節呢?
這源自於實行農曆制的日本鎌倉幕府時代,武士勢力崛起,
因日文中的「菖蒲」與「尚武」同音,而菖蒲形狀似劍,
讓武家當政的統治者,將菖蒲除了驅邪禳毒,
同時賦予「尚武」意涵,而有「尚武之節」一說,
除了以菖蒲兜作為祈求男孩健康成長之物,
當地也會讓男孩們在野外進行打石戰等活動,也藉以考驗體力及戰鬥力。
鎌倉時代末期,因蒙古入侵日本,
讓幕府也意識到強化防禦以抵抗蒙古再次侵襲,
因此還下令家家戶戶須陳列兵器、豎旌旗,藉以鼓舞士氣,
最後擊退蒙古後,並於五月五日統一全國。
也就讓這天與男子節更劃上等號,並在戰國時代演變成以武士冑,
用以將災害轉移到冑身上,並保護武士門,進而發展成「兜人形」。
來到江戶時代後,隨著傳統習俗的平民化,
昔日豎旌旗改以掛鯉魚旗,代表著「鯉躍龍門」,
既有勇敢之意,也是保佑家中男孩健康成長的祝福,
至於兜人形,也因工藝愈發純熟,逐一演變成「武者人形」。
因此,現在日本兒童節的「五月飾」可分為:
擺放於屋內的屋內飾及掛於室外的屋外飾。
室外飾就是大家較常見的鯉魚旗,又或有武者繪幟。
了祈求及慶祝家中男孩的健康及快樂,會在五月五日之前,
將鯉魚形狀的彩帶(鯉魚旗,最大製作以東京左上方的埼玉縣為主)串在竹竿上,
並且與金色的風車綁在一起懸掛在屋頂,
讓這些如鯉魚一般的旗子隨風飄揚。
鯉魚旗源自於中華文化<鯉躍龍門之意>,它代表著力量及勇氣以達成更高遠的目標。
另外,許多慎重的人還會訂製傳統武士的鎧甲,配以武器,
用來提醒小男孩拿出男子氣概抵抗邪惡勢力。
對「五月人形」有興趣的人,
不妨來到東京近郊的埼玉岩槻市,車站前〔東玉〕,
可說是目前最具規模的人形製作公司。
當然,現在許多地方還將鯉魚旗作為地方推廣,
包括北上展勝地的櫻花名勝,就在兩岸以鯉魚旗串起,與櫻花同時飛揚。
十一月十五日 「七五三」詣
十一月十五日是日本小朋友另一個年齡限定的節日。
日本人認為:
三歲、五歲以及七歲(單數)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
但這節日針對的是三歲、五歲的小男生,及三歲、七歲的小女生。
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左右,
家中若有這三個年紀的小男生或小女生
父母就會鄭重的為其打扮,至神社參拜。
當然,因現很多家庭父母工作忙碌,
因此多會選在十一月份的假日前往神社參拜,
還常發現許多都是三代同堂一同前往,
祈求及感謝神明帶給小朋友平安、健康及快樂長大。
小朋友們會穿上傳統日式和服
真是可愛極了。
參拜後,還會在商店街上購買象徵平安長大、長壽的千歳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