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次出差中,已住慣的飯店客滿而改住築地本願寺旁,我也得以有機會一大清早就近一訪本願寺。

  

四月下旬,整個東京的櫻花早已凋謝,本願寺外的零星幾株櫻花正盛開,在春風中使勁舞動下,上演著點點櫻吹雪。

 

這真是個與印象中完全無法連結的日本廟宇。

緊鄰著傳統築地市場,一條小街隔絕所有熱鬧喧囂,一踏進門口,寂靜莊嚴的氛圍快速湧上,天壤地別,此時的築地本願寺像極了城市中的一片淨土。

20101105_103556_IMG_2285.jpg 20101105_103608_IMG_2290.jpg  

本願寺原是1617年建造在淺草橫山町,遭祝融肆虐而毀於一旦後,在築地現址重建了寺院,現存的正殿則在關東大地震後,重建於1934年,為京都西本願寺的別院。

 

一直想到訪本願寺,除了特殊的建築外觀,還有種莫名的文學情感。當年三島由紀夫在切腹自殺後,隔年那萬頭鑽動的告別式畫面,背景正是築地本願寺。而當年主持告別式的正是諾貝爾大文豪川端康成,17個月後也引煤自盡,讓這成成成了這兩位日本愛國大文豪生死間的唯一連結。

20101105_103613_IMG_2292.jpg  

明治維新後,築地這帶曾因規劃為東京的外國人居留地,多樣風格的建築及出入人種,讓這裏成為東京都內少數異國風味濃厚的地區。這座在關東大地震重建的本願寺,少了日式神社的禪風味,外觀以石頭依尋古代印度式樣所設計,同時也融合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的建築精神,讓今日的本願寺呈現一種混搭文化的建築風味,似乎成為築地昔日異國風下,唯一遺留下來的歷史紀錄。

20101105_103624_IMG_2296.jpg  

由日本建築師伊東忠太操刀的本願寺,融合古印度寺廟圓屋頂的建築風格,古典而莊重,圓柱與寬闊的樓梯則帶些希臘、羅馬風味。偌大的廣場中,一踏進,彷若就與一街之隔的築地市場劃清界線。

 

或許現存的築地市場印象過度鮮明,我一直很難聯想百年前,異邦文化如何「築入此地」,及多元文化如何在此相互調和。但走一趟本願寺,從建築、內部構造及奇妙的氛圍,總不斷提醒我這段歷史的存在。

 20101105_103634_IMG_2299.jpg 20101105_103640_IMG_2302.jpg 20101105_103646_IMG_2304.jpg

穿過中庭廣場,拾級而上的大門前平台,兩尊帶翼石獸蹲踞在寺前,威嚴、神氣,卻也細膩地活靈活現而深具藝術之美。另外包括牛、馬、象、猿、獅、鳥等解說牌上標示的「妖怪趣味」,讓我思緒一時脫離日本,反而浮現出東南亞國家中,那些鑲刻在壁上,造型奇特的動物雕塑。

20101105_103601_IMG_2288.jpg  

一進到室內,一股熟悉的日式神社莊嚴靜謐氛圍快速佔滿空間。我一愣,連相機咔嚓聲都顯得有些叨擾,本能地收起交談聲量。

20101105_103629_IMG_2297.jpg 20101105_103653_IMG_2305.jpg  

我對廟宇建築懂得不多,但是在這空間中,明明為淨土真宗京都西本願寺的別院,但祭壇上方莊嚴的佛像,正殿後面是西德製的管風琴,偌大清淨的大殿中,兩側座椅又猶若西方教堂。莊嚴空間裡迴盪的多樣情懷,時能聽聞梵音輕唱的佛教法會,也曾聽聞賦格管風琴氣勢雄渾的樂音排山倒海而來,有些抓不到主軸的思緒,總讓我寫不下對本願寺的觀感。

 

想到三島由紀夫與川端康成在此的另類生死之交,世間事很多都在超出預想之外。如同現今外國觀光客眼中最代表日本特色的築地市場,恐怕也非三百年前先人在此展開築地、發展多元異國文化時所能想像的吧!

<文章出處:私旅行@東京>

 

開放時間:4~9 6:00-17:3010~3月開放至17:00

交通資訊:

東京Metro日比谷線築地站,步行1分鐘;有樂町線新富町站,步行5分鐘。都營地下鐵大江戶線築地市場站,步行5分鐘。都營淺草線東銀座站,步行5分鐘。

官方網址:http://www.tsukijihongwanji.jp/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莉西亞aLi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