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如詩,意勝仙境,詩畫之間,賞庭趣。
楓景當前的京都,大名庭園燦紅如夢境,
卻難抵心中私愛這小巧別緻的詩仙堂。
位於左京區的「詩仙堂 丈山寺」,
由石川丈山在江戶初期的1641年所創建。
果真是來隱居的,不見大門迎客,
斜坡旁踏入小而低調的竹籬笆門後,
穿過一小段的竹林石階路後才來內門「老梅關」。
入內後更是民宅般的景象,
煎茶器具、煮水鍋爐先入眼簾。
走訪京都大小寺堂,
詩仙堂的樸實之間見巧意,
讓人難以忘懷的不止是眼前的景,
還有殘留餘溫的詩情。
石川丈山本原為德川家康極為重視的家臣武將,
縱橫沙場的他,因不滿受罰而辭官,
瞬間從武士階級成了沒有收入、地位的浪人。
在儒學家好友林羅山的推引下學習儒學,
一度剃度出家於妙心寺。
但慧根之至,他不但精通書道、茶道,
並結合佛學等文化意涵融合其中,
讓儒學禪宗的妙智廣泛應用,
成了日常生活的文化內涵,自身從武將晋升為文人。
更在母親仙逝後,辭官來到一乘寺凹凸窠,
建造「詩仙堂」隱居至臨終。
初來此地,因在凹凸不平的坡地建舍而取名「凹凸窠」,
屬曹洞宗的一個禪院,
但酷愛中國漢詩的石川丈山在打造書齋時,
便選出心中喜愛的中國詩人36名,
包括黃庭堅、歐陽修、杜牧、韓愈、王維、李白、謝靈運、蘇武、
陶潛、杜甫、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蘇軾等都名列其中,
並以這「六六」(36)詩仙為靈感,將自己的別號取作「六六山人」。
另一方面,石川也委請當時名畫家繪其畫像,
並考究其年代、體態及衣冠紳笏等而繪,
再經他親自於上方書寫其詩作,
讓「詩仙之間」因而成名,「詩仙堂」一名也自此而生,
成了四季之景外,最值得到此一訪的理由。
連結在詩仙之間外的,
則是精小巧緻如詩畫的觀庭趣。
坐在主室緣側,
捨棄日式枯山水庭園中常見的松與石,
修剪得圓弧貌的杜鵑叢,把內庭圈成一方天地,
白砂鋪地,將後方虹色漸層般的紅葉一併入鏡。
過去只在用以觀光宣傳的制式照片看過,
緣廊下親眼目睹前方殊麗美景,
果然如「詩仙堂」之名,詩情如仙境,
更是禪意、寧靜佔據滿心。
沿著杜鵑花叢的外圍走入小小庭園裡,
巧瀑、淺塘外,楓林掩映、小徑幽闢,
信步其間,鮮明感受坡地的凹凸。
但讚嘆的是,利用其地勢起伏,
帶入光影變化下,色彩層次豐富的楓葉,
加上隨著水流清脆而有韻律地敲打在石頭上,
更是雅緻中增添了庭園的變化性。
這是京都靜謐的角落。
當年石川從戰場武將轉身成隱世文人,
想起入口處的「生死事大」,
這源自六祖壇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極端的人生體悟中,如同生死兩端,
無法確認當年石川的心境與轉心動念,
但人生大半輩子,與好友三兩在此吟詩、共修,
或許也是今日的詩仙堂也多了生活真實的感動的原因吧!
地址:左京區一乘寺門口町27
電話:075-781-2954
費用:大人¥500 兒童¥400
開放時間:9:00~17:00 (定休日5月23日)交通:叡山電鐵「一乗寺」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市巴士(5、北8)「一乗寺下り松町」步行約5分鐘。
網址:https://kyoto-shisendo.net/
網址:www.kyoto-shisendo.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