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在一本書上看過一句極有意思的話:
「朝聖行為本身也乘載一種宇宙重生的烏托邦式理想。」
來到那谷寺,我不確定自己是否以一種朝聖的行為出發,
但確定的是,這是一處讓自己身心靈同步得到微型解放的地方,
像是從時間與空間中,切割出一個立體的時空,
遠離塵囂,反而發現眼睛及言,心靈所至,眼前一片豐繞。
日本自古即尊崇天地大自然,因此將山岳、川流視為生命之起源,
自然之中的花草樹木有其靈性,而抱以崇敬之情,
感恩之心,不僅是天之國度,在這片土地的靈山川原裡,
同樣也有諸神居住著,守護人類的安好。
來到石川縣,白山市的「白山比咩神社」以白山為信仰,
祭祀的比咩大神,是純白清淨的象徵,而成為人類未來靈魂的歸所。
來到小松市,這日本唯一的神道火祭寺院~「那谷寺」,
則自繩文彌生時代起,便是人類洗淨一生罪孽,
在這誕生—重生(Umare-Kiyomaru)的聖地。
兩地皆在公元717年由泰澄禪師開山至,自此成為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心靈寶地,
並在2017年時,包括「白山比咩神社」、「那谷寺」都將迎接開山1300年大祭。
白山信仰中,相信人死而復生。因此白山神社,
為自然之界神靈的國度,受人之崇敬;
那谷寺則為佛教的修行地,同樣以白山神靈為信仰,
開山師祖泰澄禪師得慧於自然之神與肉身靈魂交流後產生的「自然智」,
將讓靈魂不滅、轉世再生,而以岩窟作為治癒人心的修行道場,從中參悟。
他親製十一面觀音菩薩的佛像,安置在洞內為作開拓白山的鎮守神,
並在這些自然形成的岩石洞窟,修建殿堂,取名「岩屋寺」,
以「岩屋胎內巡拜」為特色,作為人類誕生・再生之地。
西元986年時,花山法皇御臨此地,在岩洞中參拜禮佛後,
言道之:「我孜孜以求的33處觀音靈場這裡全都有了。」
便取自第1及33處靈場的和歌山「那智山」與岐阜「谷汲山」的第一字,
將此岩屋寺改名為「那谷寺」,並興建伽藍。
之後,雖盛極一時,歷經三次戰火摧毀後,讓那谷寺幾近破壞殆盡,
直到加賀藩主前田利常於1640年時,重建寺院,
如今不但寺內7棟被指定爲重要文化財產的建築物,
2處被列入國家指定名勝,寺內的風景被是名列法國米其林指南1星。
不過來到那谷寺,與其他寺院伽藍配置方式有很大不同。
一入山門,綠意濃蔭的參道上,立即讓人緩心平靜。
左側正為明年1300年大祭的御神柱正橫立在此,檜木建造的紅色建築「金堂華王殿」,
650年前曾毀於祝融之災,直到1990年時才被翻新重建,
裡面正是供奉「十一面千手觀音」,神聖而莊嚴,
同時也供奉白山比咩神、泰澄法師及花王法王等佛像。
從佛堂左側通道可直接來到書院及琉美園(另再另付費)。
一進來,來到的1635年再建的「書院」。
因加賀藩主前田利常曾居住在此,因此從玄關、祀堂、會客室及起居室,都規劃得十分完善。
從書院一步出,眼前景象讓人嚇了一跳,往西側有茶室如是庵,
庭園橫過溪流,便連接「琉美園」、「三尊石」,
剛剛那幽暗的佛殿,頓時這會又像來到桃花源,
與書院同步完工、由江戶時代名造園師小堀遠州所設計的「琉美園」,
向來和靜清美、飄渺幽邃為特色,
庭園四季之花的石楠、水芭蕉,我只對上紅葉季節,
但樸真的意境與細節之美,就以充滿賞園情趣,
何況這代表著阿彌陀佛化身旳大岩壁「三尊石」,更帶給視覺小小的震撼。
據說這是山上水流,經過數百年來涓滴所形成的形體,實情不詳,
但山坡切面,這三尊石倒真有幾分石佛的殊聖感。
穿過側旁的石洞隧道,一出來,像又入人間,回到原來的佛殿前,真是奇妙。
「金堂華王殿」旁,自江戶末期舊新休村的性善坊移築至此的「普門閣」,
現做為寶物館,展示佛教術品及前田家祖傳的茶道用具,
不過眼前參道更是吸引目光,便索性沿著參道前行,
高聳的綠木林蔭下,兩側苔原如綠毯舖道,極其柔美,
右側再往裡面,鐘樓、護摩堂各據一隅,
不一會兒,目光所及,是壯麗的裸露岩壁、綠林及倒映其間的潭水。
這奇岩靈山的「奇岩遊仙境」,起源於千百年前海底火山爆發後,
溶岩形成眼前鬼斧神工的自然綺麗景觀,配上一潭水色天光,
遠看如觀音蓮座般,神聖而莊嚴,勾勒出飄渺的彼岸意境。
無怪乎來自中國的黃檗宗「高泉禪師」來到此後,
深深被其奇特的岩景所震撼,直稱這裡為「天然之聖境」,
「奇岩遊仙境」一名也自他而起。
紅色鳥居接連而建,在山側內的有座稻荷社,護佑著當地五穀豐收。
寺方人員拿起一顆小石子,告訴我們,
奇岩山裡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洞窟,其實都是來自這一顆顆小石子,
風一起,細石隨風帶來的風化,在千百年後,自然形成這天然景觀。
大自然的力量與奧妙,果然讓人心生敬意,或許這正是白山信仰中,所謂「自然智」的最好開釋。
經過不動明王及靈水池後,爬坡來到「大悲閣」的本殿,
一回頭,幾株品種不同的紅葉與前方奇岩潭水、境內一抺綠意,
構成一幅絕美天然之作,還沒從佛道中了悟,倒已自大自然甦醒。
大悲閣建在岩山內部洞穴裡,下部如一架空的小舞台,
意取觀音菩薩普渡眾生的大慈大悲之心,裡面供奉著本尊十一面千手觀音,
於1941年被定為國寶後,1949年解體重修,
於1950年時完工,再次與拜殿、唐門一同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而我們也跟著進到洞窟裡,在一片漆黑裡,點上燭光,來趟「岩屋胎內巡拜」。
洞窟喻作母胎,藉由自我內省的懺悔,
洗淨污穢與罪孽,也讓潔淨的靈魂再次誕生。
出了本殿口,那苔原覆滿的洞口,迷人到我忍不住佇立在此許久,
但也因站在高台處,才發現寺境之大,原來我連一半都還沒走完。
本想趕快繞過後方大池、紫陽花田,來到同樣也是重要文化財的「三重塔」,
但秋天再訪,被這看似無邊界的池水所震懾,
不急、不急,那谷寺的美,真同樣沒有邊界。
這座最初完成於1642年的「三重塔」,
是加賀藩主前田利常為慶祝江戶幕府德川家綱的生日所建造的,
以如疊積木的方式,自下而上堆疊而成,
因此中心並無塔柱,裡面則放置鎌倉時代的胎藏大日如來佛像,
四壁刻有獅子及牡丹雕刻。
從這裡開始,行經「楓月橋」,這紅色曲橋的另一端,
便是寺內展望台,本已覺得處處盡是禪意的仙境地,
這裡更是眺望「奇岩遊仙境」最佳視野,
高遠的胸襟隨著奇岩山壑開啟,耳聽音、眼觀景,
山林隨處皆慧心,充滿神韻,
也詩意地讓人忘了來此為了修性或是怡情,
難怪俳聖芭焦來訪那谷寺後,留下讚嘆此地的石碑詩句。
岩山洞窟,融入四季自然美的那谷寺,
如同秘密私境,綠樹林蔭、青苔舖地,
在最美紅葉季節前來,更為眼前的奇景與沉靜的美,在內心撼動不已。
這是目前為止,北陸地方中我最喜歡的一座寺院,
從眺望大景到寺中小徑,每個角度都讓我驚艷不已。
福慧各有智,但「自然智」對我而言,
便是讓我明白,大自然如同寺院,藏有太多秘密及慧語,
需要雙眼,需要心,好好去探覺,然後享受它、了悟它。
地址:石川県小松市那谷町ユ122
電話:0761-65-2111
開放時間:8:30~16:45(12月~2月:8: 45~16: 30)
費用:大人(中學生以上)600日圓;小學生300日圓(書院庭園另要加200日圓拜觀費用-小學生以下免費)
交通:
1.JR小松車站搭乘前往「那谷寺」巴士
2.JR加賀溫泉站搭乘CANBUS在「那谷寺」站下車
3.JR金澤站東口(1番)搭乘「加賀ゆのさと特急(加賀溫泉特急線)/山側route)在「那谷寺」站下車(1天僅1班次/15:00, 因車程要1小時多,不建議)
【石川縣(金澤)景點】http://aliciaisme.pixnet.net/blog/category/2018606
【富山縣景點】http://aliciaisme.pixnet.net/blog/category/200236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