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新貌,銀座是建築師揮灑創意的天堂,時尚建築與國際精品同樣精彩,Chanel、MIKIMOTO、Alfred Dunhill、SWAROVSKI、Tiffany、SWATCH大樓…卻也同時存在許多小而美的個性藝廊,メゾンエルメス八階藝廊、ggg (Ginza Graphic Gallery)、Design Gallery、小柳、ロンドンからくり博物館、資生堂博物館 、 奧野大樓及許多藝廊等等,為城市增添品味,提升人文美感。
而相對於美國人把咖啡視為生活需求,銀座的精品則把咖啡館當作消費品味,Gucci Café、HERMES Café、Channel Beige、Hermes Cafe,又或本土的資生堂パーラー,除強調全球第一家、與品牌精神同樣概念的空間設計感,也販售著東京限定的奢華味蕾饗宴。
販售噱頭的精品咖啡館外,各式和風、異國料理及小酒吧林立在大街小巷內,「OX」的天婦羅蓋飯、「煉瓦亭」的蛋包飯,又或清月堂、千疋屋,都是銀座十分具歷史及代表的和菓子店、水果甜點店,木村屋的小圓麵包至今仍是人氣產品。
銀座、新橋一帶也是日本相機專門店的集散地,包括知名大廠Ricoh、Canon、Nikon都以旗艦店型式,提供攝影迷一個購物之外,也分享及交流攝影美學的空間。
銀座也是很早實施步行者天國的城市。
店舖集中,白晝熙來攘往,走在大街享受建築師、設計師打造的創意城。加上緊鄰京橋、新橋及有樂町站,逛累了就搭車返家,又或,幾個巷弄後,又是另番風情。
當年銀座「島」對城內的交通都靠著座落在四周的橋樑,隨著1950年代為迎接東京奧運而將這些護城河一一填平。這也才發現沿著高架道路下,各式超商、餐廳環繞著鬧區一字排開,形成商店街,還有不少人氣排隊店。只是過往代表銀座街景特色的流水、橋與柳樹,如今只剩在八丁目還有殘柳幾許,當年風華大概只能從日本老電影中看到了。
位於四丁目交叉口的「和光鐘塔」,建於1894年,是銀座最著名的大地標,現存的是第二代鐘塔。
日本人總喜歡用「令人憧憬」、「極講究式」、「大人味」來形容百年銀座老街那成熟風韻、璀燦卻優雅的高貴氣息。但隔些時日、換個角度重遊銀座,無所不在的科技銀座下,傳統老店、好滋味,也同樣讓人愛不釋手。
這就是我心中複雜卻也單純的美麗銀座。
回想起前些日子東京民眾歡欣鼓舞新東京鐵塔天空樹超越東京鐵塔的一刻,沒隔一個月,東銀座歌舞伎座的倒數計日拆建的感慨再度包圍東京。時代的洪流中,一點感傷及更多開心,銀座是東京城的歷史縮影,像塊大海綿,蘊含著歷史,也包容著時代的新變化、新氣象。
<文章出處: 私旅行@東京>
交通:Metro日比谷/銀座線銀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