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寺院,讓人眼花繚亂,
隨著到訪處所多了、次數頻繁後,
漸漸能歸理箇中特色。
鄰近車站,步行即可到達的東、西本願寺,
成了初訪京都首選之地,
一來熟悉環境,二來當時剛登錄世界遺產不久,
慕名而來自不在話下。
之後則因常住車站附近,
兩寺院開門得早,又無須參拜費用,
倍增親切感,
成為旅行中讓人放鬆又帶點隨興的景點。
座落在京都車站東、西兩側,
東本願寺與西本願寺本是同一體,
供奉著淨土真宗的創教人-親鸞上人。
豐臣秀吉在位時期,
因本願寺第12代產生了繼承人之爭,
雖經豐臣秀吉裁奪後暫得平停,順利傳承。
但在他過世後,德川家康當時怕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坐大,
於是1602年時賜予隱居中原繼承人「教如」再興建另一座本願寺,
將西本願寺分家,藉以瓦解勢力,
並同樣尊稱教如為本願寺第12代傳人,
即現今的東本願寺。
自此東、西本願寺各據一方,
隨著兩方追隨的分寺、門徒信眾不斷擴增多,
各自成為龐大的宗教勢力。
因本同源,同樣奉祀阿彌陀佛,
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大本山,
而東本願寺是日本淨土真宗大谷派的大本山,
兩者在建築上非常相近,
包括御影堂與阿彌陀堂幾乎相同,只是左右配置正好相反。
而東本願寺雖然建築較為雄偉,
但西本願寺的歷史較更為悠久,
因此登錄至世界遺產中的本願寺,
僅指西本願寺,東本願寺反未列入其中。
西本願寺裡,這棵400年餘的大銀杏樹,像是我心中京都的象徵,
每回秋日來訪,便喜歡端坐堂內,
靜靜感受那無比強大的生命力與渾然天成的美感。
歷史悠久的西本願寺,
創建於1272年東山地區,直至1591年才遷至現址。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唐門,
以黑、金色為主,上方以絲柏的樹皮舖成,
唐式山形牆上人字板的四柱門,
屬伏見城遺構,
而門板上展現著桃山時代的華麗藝術風格,
各式色彩華麗斑斕的吉祥花鳥蟲獸,
虎、豹、麒麟又或孔雀開屏,栩栩如生,
展現著細膩的巨匠工法與富麗堂皇的貴氣。
精緻璀燦的色澤,光采奪目,
總讓人不覺駐足,流連終日,而有「日暮門」美譽。
西本願寺可說是絢爛豪華的桃山時代建築藝術代表,
雖寺院內未能公開的最古老能舞台,
及最美三閣之一的飛雲閣等國寶級建物外,
其他包括唐門、白書院、黑書院、壁畫、
枯山水樣式的虎溪庭院等,都是經典而精彩之佳作。
剛歷經為期十年大整修的東、西本願寺的御影堂,
終於在2012年逐一檢查後,
信眾可再一睹東西本願寺的完整面貌。
至於位在京都最主要烏丸通上的東本願寺,
因歷經幾回大火,
現看到的寺院建築則是災後集全門徒之力,
參與人數超過200萬人之譜,
花了16年光陰,才於1892年重建完成。
重建過程因困難重重不順利,
於是不少女信徒斷髮結繩,
編織成此毛綱搬動來巨大木材,
才完成東本願寺的重建工程,
現在寺境內一隅還可看到特殊的「毛綱」,
也算用以茲念當年眾信眾傾力的合作成果。
不同於西本願寺帶來富麗堂皇的深刻印象。
雖未能登錄世界遺產中,
但東本願寺著名的御影堂,
可說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早年來訪還未進入整修前,
喜歡坐在這,看著御堂門上,雕花細膩的吊燈籠,
望著街道,車水馬龍與四季景緻正變化,
心也頓時得以清靜。
特別的是,堂門前烏丸通的分隔島上,
巨大的蓮花銅泉,水花循著優雅線條起落,
周圍種滿林蔭參天的銀杏與櫻樹,
映照在氣勢磅礡的東本願堂,
粉色春天外,綠意夏日更是荷花滿池,澄黃秋收,
時序的曼妙,為豪壯氣勢的堂門,憑添柔美靈氣。
成排的城門,清澈的淺河環繞其外,
一抬頭,京都塔壯麗的身影高聳在前方的藍天中;
低頭,美麗的倒影也悄悄映在水面上。
東、西本願寺之於我,
是京都最自在的心靈歇息處。
也如天際、水影中的京都塔,
總為旅行帶來堅毅、柔情兩樣風情。
東本願寺
京都市下京区烏丸通七条上る
TEL 075-371-9181
開館時間﹕5:30~17:30 (11~2月至6:20~16:30)
交通﹕從京都車站步行約5~8分鐘
官方網址﹕http://www.higashihonganji.or.jp/
西本願寺
京都市下京区堀川通花屋町下ル
Tel(075)371-5181(代)
開館時間﹕5:30~18:00 (3,4,9,10月~17:30;11~2月至6:00~17:00)
交通:從京都車站步行約10分鐘(或市巴士9,28,75系統「西本願寺前」下車)
官方網址﹕http://www.hongwanji.or.j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