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的夏季風物詩,以七夕祭名聞遐邇,
從第一代藩主伊達政宗便開始,
來到江戶時代後期更普及至一般市民,
每年一到八月份,在七夕祭還未開跑前,
從一出車站,到各大景點或是店家,
無不以七夕飾提早宣告仙台七夕祭的來臨。
不過今日的「仙台七夕祭」盛起於1928年,
當時商店街為了提升業績,
便在七夕祭前後製作長串的吹流、彩帶在商店街出入口為飾,
吸引客戶進入店內,演變至今日成了各店家的正式競賽,
每年活動期前選出金、銀、銅、優秀等獎項。(下圖為2015年的金賞店家作品)
七夕祭可分為前夜祭的花火節(8/5)及為期三天的本祭(8/6-8/8),
每天傍晚於定禪寺通上,以山車、傳統舞蹈進行遊街。
但最精采的還是商店街上的七夕彩飾,每年為了迎接祭典,
早在1個多月前,各店家及機關團體就使出渾身解數,投入製作。
長達10公尺的竹竿上,
以紙花彩球加上如流蘇的吹流外,
各式和紙做成的紙鶴、巾着、短冊及紙衣等也在其中,
以傳統元素為底蘊的文化內涵,
更多店家也將新式創意、品牌置入其中。
手工逐一裁切、折疊而成的飾物,價值不斐,
講究的1支甚至高達數百萬日幣,
但一切都比不上投注其中的心意與祝福。
祭典期間,在商店街上還會推出許多有趣的傳統演出,
讓街上熱鬧滾滾。
五彩繽紛的吊飾秩序地跟著商店櫛比鱗次排列,
穿梭在這些長到擋住去路的彩飾間,
讓人也樂得駐足欣賞,或繞進店家逛逛。
不止商店街,每年8月,從車站到各景點,
輕風一吹,流蘇般的彩帶飄揚空中,讓夏天的仙台市充滿活力。
仙台七夕祭的首日8月6日也是日本的原爆日,
數十年來以「平和七夕」為訴求的活動中,
每年皆會自日本全國集結超過百萬隻折鶴,
其中18萬隻做成5串吹流,其他則做為他處的裝飾。
我仔細看著商店街裡各式的彩飾、籤詩,
感動著許多人的用心良苦,
同時也驚訝著一隻隻紙鶴堆疊出來的美學力道,
正是對未來最多的精神祝福。
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七夕風俗自奈良時代就已傳入日本,
包括七夕的日文「たなばた」,
也是源自於織女「棚機つ女(たなばたつめ)」而來,
這一天是許願日,人們會寫詩歌、於彩色短冊寫上心願,
繫掛在竹竿上,期盼願望成真。
而日本的七夕吊飾各地也有所不同,
主要可分為下列7項,供大家觀賞時可參考(插圖取自網路):
1.短冊:
祈求學問及書道的精進,
現多作為書寫願望的彩色紙條,寫好後繫在竹葉枝上,
今日有的則將短冊的創意作為七夕飾的一部分。
2.紙衣:
作為疾病及災難的替身,
也有祈求裁縫學藝上的精進之願。
3.紙鶴:長壽之祈願。
4.巾着:祈願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5.投網:如漁網的形狀,祈願漁獲豐收。
6.屑籠:
將製作七夕飾品時所剪裁剩餘的紙屑,
裝入紙做吊籠,用以祈願清潔、儉約的惜福心。
7.吹流:表絲線,代表織女織布,用作擅長織布之生財象徵。
在仙台,更有許多以吹流為主,上頭飾以其他6種飾物的綜合版。
且仙台七夕祭因有店家競賽,不但製作講究,
也不斷加入創新元素,
包括大型吹流吊飾上,帶著數條流蘇狀的圓球飾「くす玉」,
便是自仙台商店街開始,如今成為許多城市學習的對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