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感柔美的英虞灣海色,向來是我對伊勢志摩這一帶海的記憶。
但同樣位在這一帶,從近鐵鳥羽、賢島中間的「鵜方」站,
從來搭乘巴士來到「大王崎」,20分鐘的巴士,
瞬間像是換了幅風景畫,
空氣裡彌漫的氣息、小鎮的氛圍,頓時讓我以為時空大移轉。
【關西-中部交通票券】近鐵電車周遊券五日券PLUS,搭乘豪華「SHIMAKAZE號」暢遊關西、伊勢志摩地方(含鳥羽景點-島羽MARCHE、夫婦岩)
鵜方站其他景點:
【三重縣 | 伊勢志摩】橫山展望台、天空咖啡露台,擁抱英虞灣的愛情海風貌絕景
所幸,連天氣都一樣。
列車行經鳥羽站時,窗外下起大雨,才煩惱著還去大王崎嗎?
讓人開心的是,下了車,
天空轉而澄清,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巴士一路來到大王崎,更是明朗有光。
碧綠的水域上,停靠岸邊的漁船,綴飾著漁港小鎮的色彩。
幾間準備打烊的魚店家,熱情的吆喝聲劃破空氣的寧靜,
極喜歡的還有街區上殘留的木造屋,
說是觀光地,卻嗅不到任何觀光商業氣息。
是因下過場大雨?還是時光已來到下午時刻,
整個街區帶點寂寥感,
好像純樸得也讓人勾起許多電影、動畫裡的美好畫面。
會來到大王崎一帶。兩個理由:
這裡有座開放式的絕崖邊上的大王崎燈塔。
二是有家專門古老的傳統柴魚製作體驗所。
「大王崎燈塔」不難找,沿著指標走就是。
但拐兩個彎後,便發現一路只有上坡路,又或階梯道。
猛然一抬頭,又或回頭望,幾分台灣九份給我的小鎮憶像,
特產店、珍珠店比麟相連,一路而上,路的終點處,便是燈台處。
「大王崎燈塔」建在志摩半島的大王崎岬角,
可想而知,腹地極小,燈塔也不適合高大。
但也因下方正是波濤洶湧的太平洋,
從一側的小公園望向燈塔,聳立於斷崖絕壁上的白堊燈塔,
下方海浪拍岸一波波,特殊的景致被列入日本燈塔50選之一。
一旁塑立畫家雕像,筆沾調色盤,
正想畫下眼前的燈塔、海色美景。
而事實上,不但有許多畫家喜歡在這裡描繪著燈塔及變化無窮的海景,
整個大王崎向來都是畫中眼中的迷人題材,而有「絵書きの町」一名。
但其實大王崎所在地方的行政區域名為「波切」,
由字面意大概便明白其特色。
倚著蔚藍天空與大海(當然風浪起時應也很可怕),
古老而質樸的風情街區裡,石階坡道沿著海、風的路徑而建,
安靜中,偶爾覺得冷清,但閒逸的光景,
有時也讓人忍不住莫名的停下腳步,看看海、玩玩貓。
走進畫作裡的「大王崎燈台」,
難能可貴便在於即便位於崖壁海岸邊,
但卻是是日本全國少數可登上參觀的燈塔。
隨著極窄旋轉梯一路爬到頂端,
強風瞬間給了個臉色看一般,吹得使勁。
沿著欄杆轉一圈,四周景致一覽無遺。
下方大海的水花拍打在岩石、峭壁上,激起一波波水花,
光是這帶著節奏的拍浪聲,不管用眼觀、用耳聽,皆充滿魄力。
強勁的風更是數度讓我手持相機、手機都不免緊張,
也難怪禁止小朋友上來。
不過細看,也有著地球岬的視野,
弧型的水平線,或許也是證實地球是圓的道理。
燈塔旁還有一座資料館可參觀,原想應只是簡單資料放一放,
但發現內容還頗豐富,除了介紹大王崎燈塔外,
這一帶相關的海事、燈塔,及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功能,
館內都以圖文或道具輔以解說。
往古老的柴魚體驗店路上,
一路繞行的都是海側的上坡路,
一邊小抱怨之餘,一邊視野又不斷被海色所吸引。
說什麼迷人大風景,絕景等,這裡沒有。
但來到這小鎮,的確有走進電影、動畫場景的時空錯覺,
讓忙碌的日常裡,切割出難能可貴的愜憶日常感,
也漸能明白畫家眼中,小鎮的迷人之處了。
除了大王崎燈塔,日本人自古以來講求「神人共食」,
來到日本心靈故鄉的伊勢神宮裡,
每天早、晚供奉諸神的餐食(稱為神饌)中,
除了可以想見的魚、海帶、米飯外,
最特別的便還有一節荒節直接供上,
提供者便是這家位於志摩大王崎燈塔不遠側,海側高台處的「天白(天ぱく)」。
這間位於海側高台的《天白》本店,
現前兩部分已移至他處,但仍保留後兩者功法在此製作,
並以「鰹魚煙燻小屋(鰹いぶし小屋)」提供鰹魚體驗課程。
體驗課程不僅是介紹柴魚本身,
而是將古法製作的鰹節「波切節」的文化歷史、地域資源及耗時的製作工法,
最後也來一碗《深夜食堂》裡,現煮的美味柴魚飯為結尾。
柴魚塊(日文為鰹節/かつおぶし)的製作,
簡言之分成「切/煮/燻/發酵」4大步驟。
工作人員以可拆分式道具作為輔助,
說明柴魚塊的製作雖有多種魚類皆可製作,
但最主流、最常用的仍是鰹魚。
鰹魚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海域,
因此包括溫暖的高知,又或志摩一帶都是鰹魚的海域。
捕獲上岸的鰹魚,將頭、鰭、內臟取出後,分成三枚狀態成「龜節」,
之後再從背側、腹側各切分成2小節。
雖說最後背節因肉質佳、魚腥味少,而多為高級料亭所使用。
脂肪較多的腹側,則多成如味噌湯、烏龍麵店的高湯底使用。
切好的鰹魚肉,得先在熱水中煮熟成生利節,
拔掉魚刺,便進到第三個「燻」的步驟。
柴魚塊(鰹節)的製作方式,
「天白」承襲自江戶中期開始的「手火山方式」,
以兩人為一組方式進行,即將鰹魚肉放置在傳統柴灶上,
下方以柴火燒的烘乾殺菌方式製作。
即便耗時、耗力又費工,但「天白」仍堅持傳統製法。
光我從一進到屋內,邊聽講解,便因實在太燻,
讓我不是睜不開眼,就是淚流滿面,
見識傳統手工艱辛又講究的一面。
因木籠架上以堆高5~8層的生節,一邊在柴火炙燒下,
木籠架各層得固定交互置換,以保持均勻火燻。
但為什麼說耗時費工呢?
因光是這火燻作業一天只能燻一回,一次一個半小時,
這樣反覆動作得持續1~2個月。
待水份保留約剩18%左右的程度後,
柴魚塊表面也被燻成外面成黑色色澤的「荒節」狀態,這工程才算完工。
經過燻乾後的荒節,此時魚體已硬如堅木、可以食用。
像一般家庭或是大眾食堂中用作熬成高湯的,其實這已以覺得美味。
但對於更講究的高級本枯節,則得再減少2%的水分含量,
即得透過第四階段「發酵」的過程,
即經過黴菌發酵後,將魚肉中多餘的水分、脂肪再去除外,
另一方面蛋白質也因分解出胺基酸,
熟成的過程能引出柴魚本身的香氣及鮮味。
在「天白」入口處的右側,便蓋有一間發酵小屋,
因得恆溫恆濕控管菌種的生長,用以培養上等菌種而無法參觀,
這是為了讓荒節上接種黴菌,待長滿一層後,
拿出來曬太陽再反覆數回,才能完成本枯節(本枯れ節)。
本枯節含水量極低,重量只有最初魚肉重量的四分之一,
鮮味和香味比荒節的味道更濃郁,
但做為高湯汁,湯色清澈,味道更鮮。
據說「天白」自祖父代開始,便開始堅持每道程序,
因此即便品質再好,廣受歡迎,
卻無法大量生量,自然產量也十分受限。
員工、老闆輪番在解說過程中,也分享許多讓人感動的想法:
自古以來的神人共食精神,正因要對神宮裡的神明,
表達極高的崇敬之意,因此供奉的柴魚同樣也是注入大量心意的貴重之品。
雖無法進入到室內,但在這天白的煙燻小屋房,
至今室內的神桌上,供奉著天照大御神,
並每日進行相關儀式,祈求伊勢灣的風調雨順。
體驗過程中,除了試飲柴魚高湯。
不管是荒節還是本枯節,
最後還是得將這些堅硬的柴魚塊刨成柴魚花(削り節)才能使用。
這真是個功夫,因雖不是第一次操作,
但對我真是大難題,得自先前頭這一側往前、往下有節奏感的刨法,
才不會如我每次都刨出渣,白白浪費好的柴魚塊。
整場體驗過程十分有趣,
從柴魚片的製作解說、實際參觀手火山式煙燻法,
一路講到藝術美學,最後又回到人間。
就是直接端上一鍋以伊賀燒煮出的白米飯,
加上大量現刨的本枯節柴魚片,淋上醬油後,
看似簡單,滋味居然好吃到讓人差點掉下眼淚的感動。
雖然在東京不少地方也容易找到這已如良品標識的「波切節」,
但第一次走進這堅守著百年古法的「天白」,
結合文化、歷史、宗教及美味的五感之旅,
再一次讓我見識到職人工法與精神了。(下方圖為老闆本人)
中部地區│景點分享
大王崎燈塔
地址:三重県志摩市大王町波切54
營業時間:9:00-16:00
費用:200日圓
天白鰹魚煙燻小屋
地址:三重県志摩市大王町波切2545-15
營業時間:9:00-17:00(見學時間10月~5月①11:00~②15:00~/6月~9月 ①AM10:00~)
見學預約電話:080-2612-3801
費用:2000日圓
兩處步行約5分鐘。
交通:近鐵「鵜方」站搭乘三交巴士(約20分)於「御座港」下車步行5分鐘(近鐵周遊券五日券PLUS可免費乘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