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長崎行,半公半私。
工作的部分,主辦單位安排了幾項體驗。
居合道、書道、茶道及製作紙風箏(紙鳶)體驗。
讓我喜歡、最印象深刻,
甚至非常推薦務必列入行程的便是這間風箏博物館,
更正確的說,應是紙鳶博物館。
用“博物館“來定位這裡,嚴肅了一些。
它像存在於 #風頭公園 的一間玩具魔法屋。
民宅般的外觀,內部則是一般職人工作室常見的光景。
這裡是第三代風箏職人小川的工作室「小川紙鳶店」,
每天他在這裡從從切竹、染紙、組裝到繫線
全都親手完成一個個親心繪製、紙糊的紙風箏(紙鳶)*。
*有人說紙鳶又名風箏,但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兩者是有區別的。
一般沒有加上風笛的是紙鳶;風箏則是在紙鳶上加裝一個特製風笛,
待風箏升空後,便會發出清脆之聲音。
雖說是博物館,但其實就進門的第一眼
視野所及便是博物館的全體樣貌。
但有趣的正在於這間活的博物館裡處處是寶藏。
滿屋子陳列著各地的稀有風箏、工具、顏料罐
除了傳統圖騰
也有不少結合地方、甚至現代設計感的新圖騰,
讓這門古老工藝,在現代生活中也有了新的位置。
1641年荷蘭在長崎出島從事歐亞間的進出口貿易
從那個時候,荷蘭的文化也跟著影響在地
當中紙鳶便是其一。
當時長崎人看到荷蘭人拉著長長的風箏,
也不知是誤聽後,以訛傳訛,還是如何。
總之,這種被稱為「ハタ(Hata)」的孩童玩具,
也跟著在長崎流傳下來,至今四百多年,
讓長崎的天空,飄揚著一面面色彩鮮明的紙風箏,
成了長崎異國文化下獨特的風景。
因當時被誤以為荷蘭旗幟,
讓長崎的紙鳶流行以紅、白、藍三色,
繪製荷蘭船的船旗、在海浪中飛翔的鳥、象徵吉祥的龜甲紋等等,
據說,傳統紋花最多曾多達兩三百種,
如今仍保留著五十多種。
每一張圖騰,凝結了工匠的手藝與這座城市的記憶,
把港口的繁華、市民的願望,化作空中自在飛翔的紙鳶。
小川先生雖是第三代,即便從小耳濡目染,
卻並不完全從父親那裡得到完整的技法,
而是靠自己反覆摸索、實作累積,慢慢掌握其中的精髓。
我很喜歡小川先生的原因在於他帶領的體驗課程,
輕鬆有趣,先是分享紙鳶歷史及館內展示的作品特色。
每個人體驗會帶回三只紙鳶。
一是選擇喜歡的傳統紋樣,學習將竹枝組裝、黏糊及繫線;
二是在空白的紙鳶上,自己繪圖及組裝;
三是帶回一個空白的紙鳶,自己在家做。
在邊教導我們邊做的過程中,小川先生總是鼓勵多於指導
所以第一次體驗,不但笑聲不斷,完成後更是成就感滿滿。
但最讓我驚喜的是,完成後,小川先生便說:
旁邊就是風頭公園,大家可以去那裡放紙鳶。
我們還面面相覷一下,沒想到步行至公園後,
人才小跑步起來,紙鳶即隨風往空中高飛的那刻,
讓我記憶中沒有什麼放風箏經驗的人,
瞬間迷上這風從未有過這有趣的體驗。
在全球化的浪潮裡,我更喜愛傳統。
感謝長崎這間小小的紙鳶博物館,
小川先生以緩慢不急的進度,每一根竹條、每一筆顏料,
把歷史和情感一點點地留了下來。
地址:長崎県長崎市夫婦川町2-4
費用:茶道體驗(約45分;¥4,500
交通:JR長崎東口搭乘巴士往「風頭山」在終點站下車步行5分鐘。
網址:https://www.city.nagasaki.lg.jp/nagazine/hakken1303/index.html
平山茶道會館:來趟茶道、書道體驗
看到日本茶道裏千家第15代家元 #千玄室 以102歲高齡仙逝。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正因經歷過戰爭(還受過特攻訓練),讓他更誓願推動 #世界和平。
他以「一碗茶中出和平」為座右銘
希望透過 #茶道,推廣茶道「和敬清寂」的理念。
平山茶道會館不僅提供茶道體驗,還有許多深度的文化體驗。
參加的是書道、茶道的體驗課程。
書道部分,教室精心準備幾個字,由老師從用筆、字的結構練習。
不過對於華人,或是如我又有參與日本書道檢定,
書道體驗倒還好。
但對於同行幾個歐美人士,反倒他們立即驗收的成果讓我十分驚艷。
倒是老師特別準備了有圖騰的長崎紙鳶,
讓同學自由在上方提字帶回家。
樓上換個空間,來到茶室。
兩位專業茶師除了為我們說明茶室的佈置及意涵,
包括依季節換墨跡、鮮花,讓滿室禪意。
茶師開始拭器、舀水點茶
一舉一動如行雲流水,優雅含蓄且富內涵。
先上完美麗的七夕和菓子後,
正好茶師端出剛打好的抺茶。
欣賞花色後,捧碗輕啜,
像是主客間動靜的心靈契合,
方才外頭陽光炙熱,心浮氣躁的心,
此時早已被茶道的無言互動中,潤澤入心。
雖然觀光體驗多少有些蜻蜓點水之感
但想想所謂的「一碗茶中出和平」
或許即如牆上的墨跡 #南山打鼓北山舞
就算所處不同國家、地域,
透過茶道,一樣能夠心靈相通。
地址:長崎県長崎市夫婦川町2-4
費用:茶道體驗(約45分;¥4,500
交通:路面電車「新大工町」下車步行5分鐘
網址:https://hirayama-sado-kaikan.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