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的秋田,就該交給夏天的竿燈祭。
過了二町目橋後,即可來到「竿燈大街(竿燈大通り)」。每年8月3~6日為期四天的燈竿節,便以這裡為舞台,表演人龍、加上各地湧進的大量觀光客,把整條街道擠得水洩不通,白天在秋田縣立美術館前廣場,還有各組的比賽,也同樣精彩。
超過260年歷史的竿燈祭,起源於江戶時代中期,是秋田最具歷史的民俗節慶活動,在務農為生的年代,因暑夏下田易精神不濟,當地人便流傳著,以長長竹竿驅趕炎炎夏日作亂的睡魔,讓農民辛勤耕種,當年才能穀物豐收,時至今日則成了秋田每年最大的觀光祭典,也是東北六大祭典中,我最喜歡的。
即便來過很多回,但每回依舊感動滿滿外,重點是這兩小時時間內,絕無冷場,跟著竿燈的動向,時而尖叫,時而鼓掌叫好,簡直比練得一身功夫的下場人員還緊張。
竿燈祭有售座位票,是坐在中間的區域,但不想花錢,提早個一小時來佔位,倒也能有好視野,不過最有趣的是,在便利商店裡發現販售這極為有趣的紙箱椅,
自己組裝一下,意外坐起來很穩外,兩小時看下來,果然輕鬆許多,一個300日圓,原想看完被回收,但實在覺這發明太好玩,剛好行李箱也有空間,順勢帶回給台灣的家人好好欣賞一番。
竿燈祭典中,重達50公斤的大竿燈(日文「大若」),以長達12公尺的竹竿,中間挂有9根橫竹、吊起46只紙燈籠,表演者得依規定只能以手心、額頭、肩及腰等5處一人獨力撐起,團隊中可彼此輪番接力演出。
(下列是前幾年還有的出場遊行,2017年來就沒有了)
兩小時的表演,在各組人員抬竿燈、囃子團入場就定位後,便豎起巨大竿燈開始使出平衡絕技,各組人馬有時會刻意挑戰高難度的2-4具竿燈交錯戲碼,有時則剛好遇上風勢大時,眼看大竿燈幾乎快倒下,此時正是考驗團隊默契及經驗時刻,一節演出就在尖叫聲、歡呼聲不斷交錯下結束。
一晚有3節演出,每節中間會再進行抬竿燈遊行至下個定位再開始演出,因此沒有位置好壞,同樣都能欣賞到精彩的演出。
不過原本看著每一組隊伍都帶著長棒,表演到一半時,看著他們將棒子一一組裝起來,原來真正厲害的看頭還在後面,接起的竹竿長到至少有3~4層樓高,
只見他們依然使用規定內的部位撐起,風一吹來,竹竿幾乎彎成快半圓,看得場邊的人不斷叫好,要則尖叫,而上場的人反而不動聲色,鎮定地演出,互動感強到一刻都讓人捨不得離開視線。
因參加者皆為當地居民或企業團體所組成,所以為了這4天的祭典,大家可早在一個月前便開始密集訓練。當中還不乏許多小朋友或中學生也共同參與,上演著較小型的「小若」及「幼若」。
竿燈隊伍浩浩蕩蕩遊市街後,在主持人激昂聲不斷喊以「どっこいショー、どっこいショー」(日文將重物扛起時用語),270多具竿燈、近萬個紙燈籠齊立夜空,是一顆顆真誠祈求上天眷顧、農物豐收的心意,隨著揮舞的竹竿,像是一株株夜空中搖曳的金黃稻穗,照亮黑暗,讓人好生感動。
祭典期間,臨時搭建的竿燈屋台村,販賣的是在地美食,也讓平日安靜的市街,一路熱鬧到半夜。
錯過這4天祭典期的,可來到「民俗藝能傳承館」中感受竿燈魅力。館中除了以資料、影片介紹竿燈祭的歷史,也可目睹壯觀的竿燈。假日來訪,館內還提供遊客試試身手的機會,有專人在旁協助,從基礎平衡功夫練起,再逐漸用手掌試撐,即便試了最輕量級的小學生版5公斤重,才發現要維持竿燈平衡真不是容易的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