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景啊!絕景!」
江戶時代的歌舞伎名劇《樓門五三桐》中,
知名盜賊石川五右衛門在登上南禪寺三門時,
望著眼前景色,忍不住發出讚嘆聲,
自此這幕成了傳頌不絕的名場面,
讓天下之御門的南禪寺聲名大噪,
只是事實上,
三門的重建卻是在石川死後的數十年才完成。
南禪寺著名的三門,
由藤堂高虎所建造,高達22公尺,
式樣古樸、氣勢恢宏雄大,
圓壯列柱更給人強而有力感,
是日本三大門之一,並有「天下龍門」之稱。
日本寺院的三門,
分別以空門、無相門以及無願門,
代表佛教修行的三種解脫。
置身門上「五鳳樓」木樓高台,
佛像、名師壁畫外,眺望京都全景,
四隅壯闊,環繞盆地的東山群峰,
筆直的条坊交錯,
一町町排列成木造平房綿延,
連平安神宮的朱色鳥居、京都市立美術館的綠瓦紅磚等,
都盡收眼底。
陽光灑在枯枝、綠葉,
又或紅楓、粉櫻陪襯的屋脊瓦簷上,
禪風怡人,悠然樂道,
忍不住想脫口而出著名經典台詞:「絕景啊!絕景!」
南禪寺全名「太平興國南禪寺」,最初是鎌倉時代龜山天皇的離宮,因地近禪林寺(永觀堂),這離宮也稱為禪林寺殿;1291年,龜山天皇成為法皇(落髮入佛門的日本天皇)而改建為寺院,是日本最早由皇室發願建造的禪宗寺院,因此1335年被名列京都五山之首,後來更躍升為日本禪宗最高位的寺院。不過南禪寺最初的建築數度毀於戰火摧殘,幸賴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重整擴建,目前所見的堂宇建築大多為桃山時代所重建的。
其中國寶大方丈由清涼殿所改建,
是江戶初期的枯山水庭園代表作,
而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名勝。
小方丈在清涼殿後方,
是從伏見城移建而來的小書院,
其中的「襖繪」(隔間木門上的繪畫)色彩繽紛,
以狩野探幽的傑作「水吞虎」最為有名。
滿庭季節繽紛與古木殿堂、寺塔相映襯,
清靜廣大的山林隔絕了繁華熱鬧的洛東,
散發著禪宗孤寂的美感。
我最喜歡的卻是在南禪院旁的「水路閣」。
仿古羅馬水道橋而建,
紅磚拱形橋的水路閣,
建於西元1888年的明治時代,
是連結琵琶湖的疏水道。
因南禪寺地域相對低漥,
流經此區域時須採高架方式,
接引水源從寺院旁的上空中流經,
這也讓建造當時因擔心破壞寺院與四周自然美感,
經過百年時光沈浸洗禮之下,
當年嫣紅的磚造水路閣,
如今石灰土斑駁,色澤不復,
沿著磚縫滲流,還攀附著綠苔霉斑,
搭著橋前古樹紅葉招搖,在深秋浪漫氤氳中,
古色古香,別具特色,
成了南禪寺院最著名的景點。
在日劇「愛的流刑地」中,
水路閣展現絕美的色調入鏡,
成為男女主角的定情之地;
京阪電車也以此景為廣告主視覺,
藉此隱喻通往光輝的人生大道。
拾階而上,
清澈的潺潺水流在橋間水道,奔流不息,
林蔭高架水道甚是有趣,
忍不住順著淙淙水韻一探究竟,
走到盡頭處,當年的水力發電設備在此寫下歷史。
水路閣前的古樹,
綠蔭蔽天、樹影搖曳,
更顯紅磚弧拱的古典優雅。
氤氳水氣的氛圍,不見迷濛,
反為樸質的禪味,添上幾筆浪漫情懷與愜意。
南禪寺的美,美在震撼視覺的歷史感,
及柔弱勝剛強那份禪滋味。
信手拈來的片片落葉,些許沁涼,
撫摸著古老建築與磚瓦,
時間的顏色、重量,讓人既沈重也溫暖。
山門前石碑上寫著「一入此門,涼風自來」。
坐在三門下沈思片刻,觀賞,
看著旁邊寫有「注意腳下」的木牌,
提醒著世人腳下不亂,心才不散。
在南禪寺旁的料亭裡,等著熱騰騰湯豆腐上桌,
心境卻如時絹白豆腐,淡而綿密。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南禅寺福地町
TEL :(075)771-0365
開館時間﹕8:40~17:00 (12-2月~16:30);售票至關門20分鐘前
費用:境內免費參觀;三門¥500;方丈庭園¥500;南禪院¥300
交通﹕地鐵東西線「蹴上」站出口 (穿過隧道較近)或公車「南禅寺・永観堂道」下車步行10分鐘即到。
官方網址﹕http://www.nanze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