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東京大學、米其林」,光是聽到這幾個關鍵字,怎不牽動人心來一探究竟呢?
建築師隈研吾的作品一直是近來我刻意追隨的地點,而近年他的作品在東京也突然成了指標般,新名所中總十分容易見到其名,包括淺草文化觀光中心、表參道微熱山丘旗艦店、赤城神社,及由郵局變身改造的KITTE等等。
畢業於東京大學的隈研吾,2014年春天為母校打造一座全新校舍「東大研究所情報學環Daiwa Ubiquitous學術研究館(東京大学大学院情報学環ダイワユビキタス學術研究館)」,從大江戶線「本鄉三丁目」站5號出口附近的春日門,一踏入即可被眼前這充滿特色的建築吸引。
以向來擅用的杉板木,有別於於過往細長木條的組合方式,在這作品中將一片片長寬略異的杉板木以看似規則,卻又帶些變化的序列方式逐一排列,順著建築壁面舖滿整棟外觀,遠看如一架自在而悠揚的木琴,一路朝天際邊延展開來,而不規則的杉板木外觀下,透出部分建築主體的玻璃牆面,映襯著天際雲彩的變化無窮,在簡樸中散發著低調的美學涵養,在東大諸多建築大師的作品中,卻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東大情報學環Daiwa Ubiquitous學術研究館」獨立於校區多數建物,自成一區,後方連結的清水模建築外,完全是貼近校園綠意庭院而建。談到東大校區,第一浮上腦海的便是黃澄澄的銀杏樹,但這一區剛好完全沒有任何銀杏樹,四季綠茵林木,少了季節變化,卻讓建築本身更吸睛。
特別是建築物靠入口處,以半戶外方式打造附屬咖啡館「廚菓子くろぎ」,廚房及點餐區以簡單的杉木錯置堆疊方式,搭配落地大玻璃(有些類似他在大阪梅北廣場為美食網站 Gurunavi 設計的「Shun Shoku Lounge」),除了在靠庭園側規劃數張座位區外,其他座位都設計在中間的半開放空間裡,當然最受歡迎的當屬面向庭園,兩張白磁桌、白沙發座位區,其他則以同色的木質調,保有一貫隈研吾的自然而溫潤的美感。
一看是東京名列我心中前幾名的惠比壽「猿田彥珈琲」,又是日式料理「くろぎ」創辦人黑木純的甜點店(他的「くろぎ」餐廳曾在2011、2012年入選《米其林東京指南》),曾參加過富士電視台《鐵人料理》節目,代表和食鐵人的他,將料理屋的精神套用於和菓的極致追求,並搭配與和菓子對味的日本咖啡,讓這一套套和西融合的甜點套餐,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回來訪時,在店員推薦下,選擇了玫瑰黑蜜葛切搭配淡咖啡。原本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味的京都「鍵善良房」、奈良「吉野葛佐久良、天極堂」等,瞬間完全被這裡所取代了。盛裝用的食器正是店家logo的橫式設計搭配季節植物擺盤,一打開,葛條、玫瑰黑蜜與黃豆粉分格置放,有別於京奈名店,這裡的葛切較寬版而薄,但口感卻極為Q彈,搭配香甜蜜糖及黃豆粉,真的是好吃極了,一旁另佐以一小盤日本鹹漬物,據店員說法是可中和黑蜜的甜。連爾後帶朋友來訪時,雖不便宜,還是忍不住再點來上一份。
另順道提一下下方這《萩餅》,日文稱おはぎ,是日本人習俗中秋分最常吃的和菓子。多是作為秋分彼岸時期對祖先進行祭祖的供品,在秋分時食用,還有象徵著五穀豐收外,因由紅豆製成的萩餅,呼應著日本自古以來「紅色」有除魔之力的說法,因此在這彼岸季節作為供品,也有感恩先祖的護佑,希望家族成員能健康的祈願。在日本文化研究中也發現,自繩文時代的古墳中便發現,紅豆便是生活中不可或或缺的食材,因此紅豆不但日式傳統和菓子中最常使用的素材之一,也常是生活慶祝儀式中的重要食材,如常是用於節日或特殊節日時的重要食物「赤飯」便是。秋分吃萩餅,而我個人目前為止,吃過最記憶深刻的美味萩餅就在東大校園的〈廚菓子〉,京都也不少名店,但或許是廚菓子整個氛圍讓我很喜歡,下回來到東大,別忘了來試試。(這跟這跟春分吃的《牡丹餅「ぼたもち」》很像,其實我個人的確就分辨不太出來,但好像細挑剔,就是因春日牡丹花開,所以在製作時會讓紅豆粒較明顯,如牡丹花盛開。但純屬個人臆測及感覺,歡迎高手指點)
在廚菓子的季節和菓子,當然也不馬虎,萩餅不過份甜膩,吃得到食材本身的滋味,而當我聊起極喜歡的葛切時,店家還謙虛地表示,京都才是最正宗。
趁著廚房忙著備餐時間(另有提供午餐便當),起身沿著建築四周逛逛,從門外望向空間內部,以純白漆牆讓主建築充滿日本美學味道,而背側則以如鐵絲網棉的不規則排列方式,如建築前後更形一致,除了細細欣賞建築外,因習慣早晨來,客人不多,多數時間我面對著側方庭園,聽著風帶來微涼的秋天訊息,一大壺手沖黑咖啡溫柔地暖了手,店員又端上小罐的金平糖請我們享用,果真服務如甜糖,甜了口,更甜了心。
廚菓子くろぎ
地址: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3-1 (東京大学本郷キャンパス春日門)
營業時間:9:00~20:00(周一休,遇節日隔日休)
交通:都營大江戸線(5號出口)、Tokyo Metro丸之内線「本郷3丁目」站,步行3~5分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