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13115396  S__13115395

先說明一下,這篇不是教你如何換到最便宜的日圓,

也不是教你如何用日圓進行投資,

只是單純分享個人從單純換日圓旅行,

乃至後來把日圓當做理財(並非投資)的想法。

 

會有這樣的改變,大概出於三個原因:

 

一是自身的背景。

本身我就有部分商學背景,也曾在外商金融體系待過,

雖然並非走專業投資職位,但對理財還算有些基礎概念。

 

但先前工作實在很忙,工作不是要出差,

要則整天都在會議、提案、拜訪客戶中度過,加班到半夜是家常便飯。

因此,當時便選擇以比較不需要常盯績效的基金及投資型保單為主,

包括市場開始推美元保單我立即就買了,至今已全數繳完。

 

也是因美元保單需求,雖說我是不同年份買,

但買的月份剛好都很接近,所以每年就會集中在同一時間有大量的美元需求,

一兩年下來,發現一定要分批兌換,否則壓力有點大,

習慣性三不五時會注意一下匯率。

 

二是我的工作。

從先前在公司上班,至今成為專案及自由工作者,

除了疫情這三年,長年來我的工作都需要差旅,

所以我總擁有數種不同國家的現鈔。

當然,後幾年更主要以日圓為主,

甚至有段期間,因超過一半時間都在日本,發現連消費都是日圓多於台幣。

 

有段期間因飛行國家多,各國貨幣常換來換去,

因此幾個常用的貨幣,我便較會注意匯率的浮動外,

也慢慢養成至少固定四種幣別的持有

(先前也客戶在中國,所以當時也持有人民幣)。

 

三是我的理財習慣。

除了差旅、美元保單,

另一個讓我意識到持有多幣的重要性(現以台幣、美金及日圓三幣)的重要性,

是在每次基金贖回時。

 

早年不若現在美股帳戶開立方便,銀行又有複委託功能,

當時的海外投資主要以基金為主。

因之前工作實在太忙,

多以無腦式的定期扣款,設好到達固定獲利率後便贖回。

但幾回正開心基金又獲利贖回時,實際收到總覺得有落差。

稍微研究一下,才發現除了手續費,便是匯差,

因股價上漲時,常相對都在匯率差時。

 

手續費的事很好解決,即便銀行有些特殊折扣,

還是決定換到更好的平台來進行扣款。

反正幾年下來,發現自己操作的績效,

遠遠超過理財經理常常推薦一堆賠錢的,所以立即換到基富通平台。

 

但要說基富通平台全好,也不盡然。

光是沒有APP這項,下單時間要提早,

及得花一點時間來適應介面這事,

就讓我覺得銀行理經的服務也是不錯的。

但想想現在目標都僅鎖定少少的幾檔,

且中長期看待,加上基於手續費,就沒有什麼好挑剔。

 

回到日圓兌換問題。

先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次跟一位在做國際B2B生意的好友老闆聊天時,

印象很深刻,那時是近十多年日圓最高的時候,

對於一個須支付日圓給母公司,

收美元的中小企業,匯率成了很重要的獲利關鍵。

朋友分享到,從做貿易的敏感度,讓他隨時吩附秘書要對匯率有高敏感度,

分批換匯後,會慢慢有感覺,一旦接近落底,即改大批兌換。

意外地,在那匯率相對最困難的一年,公司反而因匯率就賺了數百萬,

他在日本買來自住的房子,也在相對低點的當下,

一口氣直接將剩餘的貸款換成日幣,全額付清。

 

當然,我沒有什麼大事業,工作也跟外匯沒有關係,敏感度也不一定夠高,

所幸還算喜歡閱讀國際總經,所以透過國際情勢的一些發展,

加上新聞資料判斷區間,當然,不太準的時候也很多。

 

我的習慣是早上起床,

看一下美國四大指數及歐洲收盤後,便是看一下美/日匯率。

因為台灣外貿的四大核心區,便是中國、香港、日本及美國。

而日本與韓國、韓國與中國,彼此在貿易上也是關係緊密。

這也是常常看到亞幣一起齊跳水或走強的原因。

 

台幣兌換日圓,最低或合理價是多少?

如同上述,所以我習慣先用美元跟亞幣的關係先行判斷。

我以邏輯抓大方向,但對於細節的計算常讓我很頭痛,

所以我不會期待自己一定會換到最低的價格。

 

匯率是一個移動性的關係變化,以今年2022年來說,

因美國FED連續升息,加上政治經濟等資料總合判斷,

去年底我便設定美金-日圓在130-135區間才考慮換。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

覺得今年開放觀光也是下半年的事,我個人手上日圓也還不少,

所以打算是比預期低、基金成效跌到日圓不夠扣款等,才會買進。

 

持有日圓的用途是什麼?

過去幾年,因工作常有日圓收入,但更常有日圓支出,包括旅行、購物。

因此日圓的持有,對我而言有三種用途,依重要性分別是:

旅行購物、理財、避險

 

首要排行是「旅行購物」,

簡言之,就是在日本的吃喝玩樂等開銷,

因此不論因收入而來,或因匯率甜美忍不住撿點便宜,

重點是要讓我能安心玩樂時,隨時可支配。

但滿手日圓,放一堆現鈔不安全外,最怕是我的個性常放到忘記,

而日圓又沒有任何利息,

比起已低到可憐的台幣存款,更沒有意義大量購入。

 

因此,

如果你只是純粹為年度觀光而兌換,

真心建議,以現鈔買進適量的金額即可

而且可從各銀行公告的匯率,直接挑選較便宜的銀行兌換。

(根據過去經驗,國營的台銀、兆豐等都相對好 

 

不要為了便宜而買,反而可惜了台幣可運用的價值。

更不要懊惱換高了,怎麼辦?

 

而且,日本都會區刷卡方便,主要的大項支出,

包括飯店、各式票券幾乎提早在台灣預訂、支付都更划算,

一趟旅行,假設一個人五天僅吃喝準備10萬日圓現金(除非要大量購物)。

 

以近期匯率,假設未來能到極便宜的0.2,以今天0.221來比較,

100000*(0.221-0.2)=2100元

我不知道0.2的機率有多高?但你的確夠幸運是真的。

 

只是你怎麼沒想過,萬一突然亞幣轉而成強勢,或開放國境後,

某日日圓來到0.25,那是否沒等賺到這2100元,反而還得再多支出2900元。

100000*(0.25-0.221)=2900元

 

當然,若你早在0.25已換了,未來卻跌到0.2,或是換了後,一路跌下去,

那怎麼辦?

 

我的習慣是,萬一出國時,

匯率比自己持有的更低,我多半會以刷卡代替現金支出;

反之,則以現金支出為主。

現在許多設計在日本消費使用的信用卡,

其刷卡的總體優惠絕對會大於匯差帶來小小差額。

 

我常會告訴自己,匯率如同股市,

在資本市場縱使有人為干預,但基本上還是一個多數決的市場關係。

我們都只是一個小棋子,很難控制局勢的發展,分批進場總沒錯。

正因事事難料,分散風險從最終結果來看,多半是正確的。

 

滿手日圓可以怎麼善用?

前面有提到,因工作及私人愛好等理由,

前幾年某天突然發現自己的日圓早已超出一年消費的金額。

當時,便開始考慮尋找以「日圓」的理財方式。

 

當時因複委託尚未推出,我直覺便以熟悉的基金先切入。

相較於美國、新興國家或一些主題型的基金,

「日圓」基金在我過去投資超過十多年的經驗,

比較像是買進績優股,不會跌到半夜睡不著,也不可能像飆股大噴發。

 

但也如前所說,在投資海外基金過程中,

發現匯率常是影響獲利的關鍵原因之一,

而且我將基金投資定位在中、長期持有,

所以不用說扣款的當下,匯率就常上上下下,

通常一兩年贖回時,因時間拉長,國際局勢變化大,

匯率變動也跟著加大風險。

 

於是換了基金平台後,我改變兩個習慣。

一是只在我有外幣帳戶的銀行進行日圓匯兌,即直接買入外幣帳戶中。

二是海外基金全部連結至外幣帳戶進行扣款。

 

一的好處是直接在線上作業,十分方便,而且免除手上一堆現金。

當然缺點就是領出可能要手續費。

因此會較建議,盡可能集中到某家常作為投資理財的帳戶,成為VIP,

一來匯率有些減免,

二來通常可獲得存/提,或是海外匯款的VIP手續費優惠

(每家政策略有不同,門檻也不同)。

 

二的優點則是基金帳戶直接以原幣扣款、贖回,

帳面上的獲利即是入帳的實際金額(扣除一點小額手續費或常常免手續費);

二是以中長期來看,選對好的標的,

以我投資十多年來,設定一個目標的獲利金額

(我多以10-15%、或是達到一定獲利金額後贖回,大概就是足夠一趟旅行經費),

持續定期定額扣款,雖然我預設2-3年為一個周期,

但目前經驗,幾乎一年就可贖回一次,比起存股、賺匯差等,

我個人是喜歡現在的輕鬆理財模式。

更新一下,就在這篇文章分享之後的6/13-17之間,

適逢國際股市大跌,我選了三天單筆買進,

一個月後的七月下旬,報酬率已各來到10-15%不等(如下截圖)

雖然這期間日圓也來到幾近兌換一美元140圓左右,

但如何前述,除非超大筆金額,

否則相較之下,選對方式投資比起計較日圓更來得實在。

螢幕快照 2022-07-29 23.01.18

當然,除了購買日圓計價的基金外,

現在也可以透過複委託方式,直接購買日本股票。

但相對於美國股市、各式ETF,因市場大,資訊較容易找尋。

投資日本個股,自己要研究的資料多半得直接閱讀日文,

加上有時這不是日文能否看懂問題,也要熟悉一下當地投資市場的習慣,

加上我試過以複委託下單方式,在購買時,有限制一定的買進股數,

因此單筆金額通常也較大,也是另一個須考量的問題。

 

而我持有日圓的主要目的,本來就是希望用來工作以外的玩樂事。

順帶的理財,只是興趣及活用資金,

希望是風險最小的方式來進行,因此目前仍以基金為主。

 

因此在挑選理財產品時,我會以基金的品牌、評價為第一考量。

另外在決定改以日圓投資時,

我也評估手上的日圓可進行多久的扣款,如何設定定期定額的頻率外

另也會備有一些額度,用以如今年大跌時,可以小量、小量進行單筆買進。

 

至今的獲利呢?

雖不算理財產品中最好的,但很穩定。

 

做個小小結論吧!

其實這方式,

已私下分享給許多同樣熱愛日本旅行,因些買了不少日圓的好朋友。

但我還是得提醒大家,

投資一定有風險,如果日圓對你的需求度並不是這麼高,

只是為了單純的年度一兩回觀光旅行,

那就回歸最前面的方式,適量就好,刷卡不見得比付現差。

 

又或,你已有自己的投資方式,千萬別因為想買基金、股票去換日圓,

(購入不動產跟留學需求等是另外的議題,不在此範圍),

因此日圓的投資市場環境、資訊相對不好取得。

 

又或,覺得手上日圓很多,也暫無去處,可以投入買基金嗎?

那我建議你,除了先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研究標的外,

重要是日圓資金的水位

以可以兩年內定期定額的扣款金額,甚至不影響1~2次的觀光所需費用。

 

以我而言,去年因達到獲利贖回、續扣後,

扣在相對基期高,加上今年股市大跌,基金績效差,我現處於小虧損狀態,

但我不但不緊張,反而在等是否有跌深的機會,

可以另外做單筆加碼。

而這正我近期逢低,特別再進行換匯一些日圓的原因。

 

小小提醒,一起交流

不管是人為/非人為的貨幣政策,

多是各國政府對於自己國家經濟力的考量,

這些都不是小如個人的你我可以去臆測的,

只是靠一些片面資訊來做判斷。

 

與其期待買到最低點,

不如先確認自己手上的資金分配,分批買進即可。

特別是只有觀光需求的人,

其實現鈔日圓、外幣日圓都沒有利息,不用備著太多。

 

而若未來有日圓需求,或剛好有理財規劃或多幣配置想法,

那或許可考慮從相對安全的方式來著手。

 

最後再次強調,我不是什麼專業的理財達人,

只是從旅行的角度,將資金做些不一樣的善用方式。

相信很多閱讀這篇的人,或許才是個中高手,

也歡迎留言或私訊我更好的理財方式,一起交流喔!

 

arrow
arrow

    愛莉西亞aLi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