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東京,上野動物園的熊貓深刻寫進記憶中。
現今的東京,國際兒童圖書館是閱讀幸福童年的創意空間。
上野車站公園口前的這整片地原屬日本皇室,
1924年由大正天皇下賜與東京管理後,
以「恩賜」為名,成為日本第一座公園。
現其範疇更是廣及1882年開幕的上野動物園、國立西洋美術館、
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上野東照宮等,
推薦給初訪東京的旅人,
不論是賞櫻、訪建築名作,或是藝術散步,都是首選地。
來訪上野多是為各式展覽,倒是對於國際兒童圖書館,
通常只得匆忙一瞥,無緣好好端詳這百年建築的新風貌。
秋颱大雨、氣溫陡降,讓許多展覽休館。
潛藏的未完成式牽了線,我無視於全身的濕冷,
在大雨中疾走,似乎為了與那似曾相識的童年記憶相遇。
陽光總最能把安藤忠雄作品表現得到味,也入味。
我卻在雨中來訪國際兒童圖書館,體驗陽光般的明亮幸福。
每回匆忙相遇,總是人來人往。
秋颱大雨的今日,連空間的回聲都清晰。
雨聲相伴,反而得以細細品味這原是展現帝國國力的百年建築,
意外喜歡上後,莫名也我跟著後期再竣工而再訪好幾回。
近來剛看到日劇《在名建築裡吃午餐(名建築で晝食を)》第九集在此取材,
再度勾起我的多次回憶。
安藤的創意巧思,蛻化成孩童們自由安心的閱讀空間,
這棟文藝復興風格的百年歷史老建築,
原是明治天皇時期(1906年)的帝國圖書館,
由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建築師久留正道所設計。
原以「東洋第一大圖書館」為立意,
企圖展示帝國精神的口字型建築設計,
因日俄戰爭,政府無力完成計劃,
最後僅完成側廊四分之一的部分。
歷經大正、昭和時期,也遭遇東京大地震與世界大戰,
1929年後由坂勝比古負責增築與復原工程,
然而這珍貴的城市遺產,
因時日久遠而逐漸老朽,使用者一度銳減。
1995年,以保存文化資產為前提,
由安藤忠雄接棒,擔任修復翻新的工程。
2002年5月化身為日本第一座國立的童書專門圖書館,
安藤知名度,加上建築話題為上野帶來新風貌。
安藤忠雄以保留建築原貌,
讓建物本身為漫長的百年歷史說故事;
另外加上兩個玻璃建物,
一個安置在原有建築呈15度角,當作通往圖書館的通道;
另一個三層樓高則附加在原有建築物上,
除了修復、改建危樓狀態,
也透過玻璃帷幕將更多自然光帶入室內,
解決館內空間不足問題,
拉長對應動線,也讓百年圖書館創造出全新的空間感。
偌大的長廊上,
此刻雨滴浠瀝,明亮的光線卻仍能透過玻璃,與建築共舞,
更遑論斜陽照射時帶來的濛瀧光線美。
一樓「兒童屋」是孩童的閱讀空間。
柔和燈光與適合兒童高度的溫潤原木書櫃桌椅,
讓孩子們不論坐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燈光充足。
各國童書、繪本包圍的幸福閱讀環境。
翻翻書架上的兒童讀物,
赫然驚覺到幾位大型藝術展常客,
竟也出版專為兒童設計的自然藝術書籍。
不過為了避免拍攝而影響閱讀,
館內特別嚴禁拍照,卻也貼心準備明信片供索取。
「認識世界屋」中,透過閱讀、展示,
讓孩子們對於世界之大有初步認識;
「故事屋」裡,
每逢假日均安排專人說故事及閱讀指導的各種有趣活動,
讓孩子們能在文字森林裡散步,在故事中發揮想像力。
老建築新生命,沿著木扶梯蜿蜒而上,
文藝復興式樣的精緻鍛鐵扶梯,
欄杆被晶亮的玻璃細心守護著,令人驚艷。
古典窗櫺、門框娓娓細述著歷史風華與滄桑,
即便第一次前來時,窗外秋雨打落滿地殘楓,
古老建築裡卻彌漫著陽光般地,一片生氣。
二樓的第一、第二資料室中,
則以地區分類,不限日本,
而是亞洲及世界各地的兒童書、課程教材、DVD等,都可在此查詢。
為顧及軟硬體及媒體的多樣性,讓圖書館不只收藏圖書而已,
安藤忠雄特別在三樓規劃「圖書博物館」及「多媒體區」,
定期展示各來世界各地、不同主題的兒童讀物外,
最棒的是設有繪本舞台,以3D立體動畫展示,
讓小朋友可透過不同媒體型式,享用各種閱讀的學習樂趣。
百年前設計師追逐帝國精神的雄厚野心,
百年後轉換成謙卑學習的身心體驗。
舊帝國圖書館以國際兒童圖書館創新思維,
傳遞人文藝術的知識力量,
也打破兒童圖書館活潑、熱鬧,鮮艷色彩的刻板印象,
選擇在這百年建築裡,
藏著對於孩子未來更深切的期望及傳承意念。
如同安藤忠雄所言:
「擁有百餘生命的建築,我們更可賦予它一百、甚至二百年生命延長的原動力。」
童年,
是段很遙遠的模糊記憶,卻鮮明刻錄著那曾有的存在。
置身在這幢百年的建築裡,
多半的時間我不在閱讀,
卻全然地融入這建築新創意的氛圍,
感受現代孩童擁有的幸福閱讀時光。
【上野~秋葉原相關景點】
開館時間﹕9:30~17:00(週一,假期(5月5日兒童節除外),每月第三個週三及新年期間休館);
另2F第一、第二資料室週日休館;3F博物館於展示前的準備期間休館
交通指南﹕JR山手線「上野」公園口出口右側,步行10分鐘
地下鐵日比谷線‧銀座線「上野」站步行15分鐘
留言列表